第四百章 拓植台湾规划(2 / 2)
在这个时代,人们还认为茶树是不能够移植的,只能够在本地种植,所以这也是茶叶成为几千年中国对外贸易巨额顺差的原因。直到英国人将茶树盗走,在印度试种成功,印度红茶逐步取代了中国茶叶的市场地位,中国的贸易顺差才颓然变成了逆差。
与其说等英国毛子来偷,不如我大举出击,将能够种植茶树的地方都抢到手,然后种上茶树就是!
甘蔗、茶叶、水稻,是台湾农业的主要支柱产业,在清朝实行了对台湾的统治之后,台湾、凤山、诸罗三县每岁所出之糖,约六十余万篓,每篓一百七八十斤。青糖百斤值银**钱,白糖百斤一两三四钱。这样计算下来,便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如果再配合上金属榨糖工艺技术,这样一来,出糖率势必会更加的多。
“小子!你在这里等着阿爹是不是?”守汉故意做出一副如梦方醒的状态神情,虎着脸看着华宇。“方才你说要建设榨坊,怕不是榨油那么简单吧?榨糖才是你的目的所在!”
自己的小把戏被父亲拆穿,李华宇只是嘿嘿的笑着,“父帅,您可是一言九鼎啊!说出来的话可不作兴反悔!”
在河静等地的甘蔗种植业,已经成为了一条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条,每年到了秋冬季节。一车一车的甘蔗被蔗农用锋利的砍刀收获,然后运到附近的榨坊进行加工,被那些沉重巨大的金属榨辘榨取出的糖汁经过粗加工后便是所谓的黑糖,再经过加工提纯,就成了晶莹如雪的白糖,每年为南粤军、为李守汉生产出大量的财富。
河静出产的白糖,已经卖到了东至永宁寺、日本、朝鲜,西至荷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那些印度的苏丹、土王,阿拉伯的酋长,土耳其的苏丹。日本的大名、将军。朝鲜的两班子弟,南北二京的达官显贵、贩夫走卒,欧洲的贵族王公们,都对这洁白如雪的神物如痴如狂。
如果将台湾变成一个巨大的甘蔗种植园。这将给守汉和南粤军带来多少利益?
守汉朦胧之中记得。似乎台湾的甘蔗产量一度能够排在全球第四的位置上。如果加上在南中的甘蔗产量,还有适合种植甘蔗的吕宋地区,那么。“我足可以操纵全球食糖价格了!”
守汉心头一阵狂笑。
“好!你要的榨坊设备,我让河静制造的几个管事尽快的给你生产出来,不过,该你出面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出马,不要什么事情都靠老子。折节下交,礼贤下士这八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不过当真你要是做了,收获要远远大于付出的几十倍。”
守汉此时完全就是一个有些絮絮叨叨的教导儿子怎么做人做事的父亲,而不是一个统领千军万马,一言便可以定人生死穷通富贵的统帅。眼下守汉已经是步入中年,迫在眉睫的问题不是如何征战四方攻城夺地,而是如何培养、选择接班人的问题。
他可不想把自己的儿子变成不知稼穑艰难,不知人情世故,不懂得人心险恶,世道艰辛的废物,那样的话,就算给他们留下雄兵百万,国土万里,也只能是祸害。
“只要父帅俯允,余下的事情自然有儿子和台湾卫有司衙门去办。一切都照着章程来便是。”当了这段时间的地方官,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李华宇也成熟了不少。
“至于你说的,将粮食外销的建议,我打算回去让你大舅舅召集人好生计算一下。除了倭国之外,还有西面的天竺,更向西的天方(阿拉伯)和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度,我们的粮食便是作为压舱物运过去,也是可以赚到钱的。”
“父帅,儿子的眼光短浅了!我只计算了若是将台湾卫的余粮外销给扶桑,便是扣除了思无仓、常平仓等仓廪储备以外,刨除各处烧锅、榨坊,养殖牲畜猪只的消耗以外,也每年可以有上百万石的粮米向日本销售,一个大名辖地消化万余石粮米还是很轻松的。不想父帅的眼光更加长远!”
这几十年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守汉也是听了无数的马屁了,对于这种东西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但是今天听到儿子从中由衷的赞叹,却也有些飘飘然。
“莫要拍你老子的马屁!”
他故意横了李华宇一眼。
“至于你说的扩大甘蔗种植面积的事情,你现在就可以派人回南中、潮州府去采购甘蔗种苗,在台湾择地种植便是。”
“至于说引种茶树之事?”
守汉有些犯难了。他只知道台湾的茶叶不错,而且茶树的种植与海拔有关系,海拔越高,口味越佳、价格越贵。而台湾海拔最高的种茶区阿里山区的阿里山乡、梅山乡、番路乡等地区,所出产的茶叶则是台湾茶叶之中的翘楚!
可是这些茶似乎与方才喝到嘴里的水沙连茶没有什么生物上的关系,都是从福建等地引种而来的,什么武夷山区、安溪地区的茶树,最开始在台湾北部地区种植,因为这里多雨水的关系,台湾的茶叶一年可收四季,春夏为盛。
但是,种茶之事该如何开展?阿里山区的那些山地民族可是历来就是以强悍著称的,最有名的事情就是出草、猎头。就算是到了日据时期,还爆发了雾社事件。而二战时期的高砂义勇队,也在太平洋群岛上打得可圈可点!
守汉又一次习惯的咬起了牙。
华宇知道,这是父亲在思索问题时的下意识动作,不由得他凝神静气,恐怕打扰了父亲的思路。
“难啊!福建如今在打仗,不把郑芝龙解决掉,只怕茶树种苗和种子都难以顺利到台湾!”过了半晌,守汉终于长叹一声,算是给华宇一个答复。
“那,父帅的意思是?”
“此事不可一蹴而就,但也不能搁置。你明日便去寻你王宝叔叔,请他以营务处的名义,在福建前线军中寻找闽籍兵士,挑选那些家在安溪、武夷山等地有过与茶打交道的人随你手下人回台湾去,在各地踏勘地形地势,看看哪里适合种植茶树。这一趟走下来,怕是郑家的事情就办好了!”
当下,父子二人便敲定了如何在台湾西部平原地区大肆推广甘蔗种植之事,照李华宇的意思,那些平埔人也可以参与进来。
“此辈既然亲善我们,便要让他们体会到切实的好处,儿子打算将甘蔗种植之法交给他们,然后提供给他们口粮和其他的生活用品,待甘蔗成熟后以同样的市价收购。”
“你是台湾卫指挥使,这些行政上的细节之事,由你自己拿出主意便是。自己没有主意还有你手下的幕僚。记住,什么人都可以做,唯独诸葛亮不能做!”
“日后茶树在各地种植,儿子也打算采用此法进行推广。”
守汉听了李华宇的话,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却不再多说。
父子二人谁也没有说出这茶树种植、甘蔗种植在经济利益之外的好处。
不过,在几年以后,这个潜藏在甜蜜甘甜味道之中的巨大好处便浮出水面了。
位于台湾北部淡水河畔的巴塞族村社之中,金包里社的神社旁布告栏中张贴着指挥使衙门的布告,上面除了明文刊登出官家收购今年甘蔗的价格之外,同时用极其严重的语气督促巴赛族的母亲们将自己的适龄子女送去上学。(这个部族还属于母系社会时期。)
几个身穿着用极其鲜艳红、黄、黑三种颜色的棉布制成的短衣长裙妇女围着那个布告栏听得头目念得了从金山至三貂角之间的北海岸及其背后的丘陵地,整个部族所属地区内的甘蔗收购价格和日期后,拎着砍蔗刀便欢呼乐舞着往自己家地里去。
“慢来!慢来!”脸上皱纹深重的头目唤住了她们。
“这衙门的布告上面可是说了,到了年龄的孩子一定要去上学,书本笔墨都有官家出,小孩上学每天管饭,家住得远的每天还发半斤米。如果村社里有一个小孩不去上学,取消贸易资格。”
头目凝重的面庞扫过在场的这些妇女,“总不能为了你们一个人的孩子,连累了整个村社吧?”(未完待续。。)
ps:突然发现似乎章节出现了错误,有两个397章,所以,这一章应该是四百章了。大家是不是把保底的月票投出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