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17章 三国时期重要着作—曹操《步出厦门行》(1 / 2)

加入书签

《步出夏门行》是东汉末年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创作的一组四言乐府诗,这组诗以其深邃的思想、磅礴的气势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三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对该组诗的详细解析。

一、创作背景

《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年),当时曹操已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并率军北征乌桓,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在胜利回师的途中,他经过碣石山(今河北省昌黎县北),面对苍茫的大海和沿途的风土人情,诗兴大发,创作了这一组诗。

这组诗不仅记录了曹操的征战历程,也深刻反映了他当时的思想情感和政治抱负。

二、作品内容

《步出夏门行》共分为五部分,开头是序曲“艳”,正文分四章,分别是《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和《龟虽寿》。

序曲“艳”:虽然“艳”部分的具体内容在流传过程中可能有所散佚,但它作为组诗的序曲,起到了引入正文、奠定基调的作用。

《观沧海》:这是组诗的第一章,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章。

曹操在诗中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诗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等句,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展现了曹操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冬十月》:第二章描写了曹操征讨乌桓胜利归来途中所见的风物。

诗中通过“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等句,生动描绘了初冬时节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结束后农村的宁静和农民的收获。

《土不同》:第三章则叙写了黄河以北地区冬天的严寒景况与民风特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