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四十九章 雪中送炭(1 / 2)

加入书签

想了想,我又补了句:“避开北边朝向京都方向的镇子。”若是昌若发现我们逃了,或许会派兵往回京都的方向追赶。不管如何,先避开正北的镇子就是。

众人依言而行。趁着夜色正浓,在墨黑天空一轮模糊新月的陪伴下,沿着山岗朝西南向奔去。

寒冬里山坡上草木荒芜,大片黄土裸露在外,只有小路边上间或有成片的暗绿萧瑟的松树。风被松针间隔成无数缕,吹在人脸上就像许多银针扎上来一般。好在铺落在地上的松针踩上去十分松软,缓解了山路上常见碎石硌在脚底的疼痛。

然而到底一直娇养在内宅,大半个时辰的急行后,我与翠浓俱已精疲力竭,最糟糕的是绣鞋底已经磨破。

我与翠浓身上衣衫鞋袜,是被谢家军所擒后,昌若着人送来的。换下了自那日落水后便已狼狈不齐整的衣物。

质料做工精细华美,却只适合闺中静好,而非在山中惊惶奔逃。

我苦笑不已。

可这时候担心追兵,也顾不得了。虽然行走艰难,依旧和翠浓两个人相互扶持着朝前挪动。又勉强坚持了一个时辰后,脚底已经火烧火燎一般。刘小禾发现我们步履蹒跚,只得停下在树下暂时歇息。

此时大约已近卯时初,山脚下的隐约可见的村落里隐隐传来鸡鸣声和依稀的人声。

刘小禾道:“这样下去不行。良媛与翠浓如此形貌,太过惹眼。天亮后沿途的行人、农人必定要惊羡打量。若是谢家军一路寻来,只用找村人简单询问,便知我们行踪了。我们必须在天大亮之前赶到镇子,寻到马车。可你们此时又如何赶路?”

我抚着心口,有些喘不过气来,缓了好半天才说道:“这里已经能够看得见人家,离镇子应该不远了。你们派出一人去镇子里买马车,我们在此等候就是。”

刘小禾一拍脑袋,躬身道:“属下快去快回!良媛在此稍候。”

我微一颔首,刘小禾低声对黑甲卫交待几句,便朝山岗下村落奔去。

临近中午,刘小禾才垂头丧气的折返了。“良媛,属下跑遍了,也没寻得马车。村落和附近镇上,竟贫瘠如此。”

这下我一时也没了主意,便叫翠浓把前日偷偷藏下的细点拿出来分给大家吃了。打算让刘小禾再跑一趟,看看能不能采买些寻常百姓的衣衫鞋袜回来。至少衣着上不那么招人眼了,我与翠浓跟着朝大些的镇子上去再看看好了。

刘小禾想来没什么出门在外办事的经历,翠浓见我小口咬着细点,却因为干涩有些难以下咽,略有些不悦的道:“刘侍卫若是能带回些热水就好了。”

刘小禾会过来,顿时不好意思起来:“属下光想着找马车了。村里人家那里倒确实可以置办些吃食、热水的。”

翠浓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还想数落一句,却叫另一名黑甲卫打断了:“官道上有马蹄声。”

翠浓紧张起来:“莫不是追兵么?”

刘小禾凝神听了,喜道:“不是骑兵坐骑的声音。属下听着打头的是一辆马车,后面大概缀着三匹马的样子!这下好了,真是雪里送炭。”说着朝山岗下跑去,口中道:“不管是买还是抢,属下都要把马车弄了来。良媛稍候。”

我收回要制止他的手,他说的原也没错,眼下的确急需马车。希望来的人能够好说话一些。

很快,便有一辆藏青车篷的马车拐过了官道的弯角,进入我们的视线。后面果然跟着三名从人模样的人,俱都骑在马上。

只是,黄土漫天中,疾驰而来的马车上是有徽记的。

那么这三名随从只怕不好相与。我看一眼那名一直没有太多言语的黑甲卫,他立即会意,拔出佩刀去协助刘小禾了。

那马车的三名随从果然不弱,堪堪挡住了刘小禾两人的攻势。正在胶着混战之时,马车车帘被从内掀开,片刻后一名男子从马车上下来,扬声道:“都是自己人,快住手!我是大理寺少卿樊玉汝。你们可是太子殿下亲卫?”

刘小禾与黑甲卫收了刀,施礼道:“正是。樊大人,可否借您马车一用?”

樊玉汝打量刘小禾两人,不无诧异道:“二位想是要着急赶路,既如此,我令从人匀两匹马给你们就是,何必非要马车?”

刘小禾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大人,多谢大人好意。我二人无所谓,主要是有宫眷在。虽说骑马更快,可是没有让宫眷在官道上抛头露面的道理。还是马车更便利些。”

樊玉汝表情微微一滞,立即追问道:“是哪位?哪位宫眷在?”

刘小禾回头朝我与翠浓隐身的山岗上看来,我微微点头。刘小禾方道:“回大人的话,是东宫曲良媛。”

樊玉汝顺着他的视线看来,当即走近前来行礼,口中道:“下官在外办案,听闻京都失陷,心急如焚朝回赶。途中听闻太子带兵回援,已经击退叛军,夺回京都。刚刚略放心些,谁知又收到消息说叛军掳了一位东宫妃——”他抬头觑一眼我的神色,躬身道:“万幸只是谣传。只是,不知良媛缘何在此地?”

我见他特意将从人留在马车附近,遂轻声道:“不瞒大人,之前京都城破,我们四人在叠秀山为叛军挟持。昨夜刚刚逃离叛军大营,眼下正着急赶回京都。”

樊玉汝思索片刻,道:“良媛,下官劝良媛勿要对众人皆如此坦承。良媛心底澄净,觉得事无不可对人言。可偏有那一起子人,长了副小人心肠。最爱攻讦他人,损人不利己。更何况,下官听闻,太子妃曾多番为难良媛。”

我犹豫不语。

樊玉汝又道:“您这样一个纰漏,岂非授人以柄?良媛还是自保为上。不妨对外宣称,叛军掳走的另有其人,并非良媛,不过以讹传讹罢了。良媛其实是在叠秀山附近的庄子躲藏了几日。”

“多谢大人为我考量。只是……”

“良媛放心,一切交给下官来安排。说来也巧,下官有一位族兄,在叠秀山东北向不远正有一个小庄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