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油然而生!(1 / 2)
油然而生!
或许就是一份难得的认同之感。
能臣良将为什么说可遇而不可求,既要靠机缘巧合,也要靠心有灵犀。
而这个虞允文虽说素未谋面,却从他的字里行间已然感觉到了默契和认同,不得不说文字的魅力便是源于此。
“臣对: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臣尝历考前古,当唐室陵夷之际,藩镇跋扈,主权下移,乃能左顾右盼,慨然起恢复之心……”
“故以变法革新为中兴之基,以军制变革为一统之基,以藏富于民为恢复之基。届时我朝以富足而临天下,则诸侯群拜;以雄兵而霸天下,则四夷臣服。”
“其余则乃攘四周之夷狄,弭民间之盗贼,足食而以练雄兵,澄朝堂之冗官,复天下之农业,革贪污而消冒滥,宽民力而给车徒,亦为大宋中兴之基也!”
虞允文整篇策问的答题,更多的是体现出革新变法和军制改革,以及藏富于民。
或许是他之前是仁寿小吏的缘故,政治敏锐力比一般普通士子要强不少。
对于朝政的理解和结合地方的实际运用,能够深入的发现问题之所在。
同时他对于强雄兵征服四夷、消弭盗贼而维护治安、清除朝廷冗员并惩治贪腐等都很有针对性。
更为难得且重要的是,他认为对民众采取宽松和藏富于民的理念,把民众摆到很重要的位置。
“妙不可言!此子才情俱佳,可堪大用!”
当赵构一口气看完虞允文的策问,有种畅快淋漓之感。
所言所思皆切中要害,并且许多方面和自己的政见非常接近,更加增添了一些对他的好感。
文中体现的格局和责任感站位很高,很有把自己放在宰执天下的位置去考虑问题。
赵构不禁腹诽道,此子须好好培养历练一番,将来可堪大用。将来说不定还能入阁拜相,功垂千古!
殿内众人虽然不知道官家说的是谁,但既然有人能引起官家如此赞许,就已然说明此次殿试非常成功。
至少说明此次殿试之中,有能够吸引官家注意的有用之才。
李浩和林升的策问试题都是针对于各自熟悉的领域来展开论述。
从策论来看,李浩对于农事颇为推崇,认为农事乃是万事之基,既能让民众富足,又能让国家富强。
整篇详述了他自己对农事发展的见解和认知。
或许是李浩对于农事的熟悉,竟然也认为去安南引进优良稻种,从而改良出适合大宋的优良品种,让大宋粮食的产量能够大幅度的提升。
李浩这样的认识倒是和赵构正在实施的计划不谋而合,或者李浩将来在农事这一块也能够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出来。
林升或许是由于出身温州府的缘故,对于海运和商贸之事却是颇为熟悉。
他在策问中认为中兴之基在于开放海禁,与各国各邦四方通商往来。
在他看来,富国之基单靠农事很难完成。只有将大宋的各类商品与海外各国进行通商往来,既能够消化富余之货物,又能够引进急需之物品。
一来一往之间便是积累财富的通道。
从策论中也能看出林升对于通商的热爱和熟悉。
看完李浩与林升的策问试卷,对此二人赵构同样是颇为满意。
赵构对于二人的使用在心中也有了个初步的构想。
将来张去为从安南引入优质稻种之后,李浩可与其配合负责稻种改良和推广,可以专心与农事。
而市舶司的重启和海禁的解禁,同样给到林升这样的机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