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9章 我回来(1 / 2)

加入书签

“这个世界上,除了生与死,没有什么事情可以称得上是大事。”

“当大家因为生活而奔波,盘算着今晚该吃些什么的时候,证明你这个人现在的精神境界很空虚。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必需品,但我希望大家在忙碌的时候不要忘了琴棋书画诗酒花。”

“正如穆罕默德曾经说过的:当你有一块面包的时候,你要保证自己不受饥饿;当你有两块面包的时候,你应该用其中一块面包去换一朵水仙花。”

演讲台上,一个带着眼镜的中年妇女对着出。台下的人聚精会神,聚光灯下的演讲者就是他们人生的指导者,大家都是为了得到她的帮助才来到这里。

“当你觉得人生道路迷茫的时候,徐老师会是你指路的明灯。”这句流传在众人之间的格言,让徐老师成为了大家争相追捧的思想家。

徐老师谈吐优雅,经常态度温和的和每一个来找她指点迷津的人交谈,同时给出宝贵的建议。中年的知性美女绝对是受人关注的,她的很多语录广为流传,关于人生、关于爱情、关于教育和信仰,让原本人生灰暗的受教者的眼前有了光明。

“嗯……跟大家说一个比较遗憾的话题。”徐老师结束了自己今天的演讲,转而用一种闲谈的语气和大家交谈。

“今天应该是我最后一次在这给大家上课了,马上我要离开这里,去另一个城市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帮助。”

台下一阵骚动,徐老师的离开对于他们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早在一段时间以前就传出徐老师要离开的消息,但大家都当做是谣言。毕竟大家都需要徐老师的帮助才能有勇气面对生活,徐老师走了,我们怎么办?

“大家不要伤心,我的大部分人生经验都已经在这一年里传授给大家了,只要大家认真践行,相信你们今后的人生会是一片坦途。”

说道这里,台上的徐老师的眼角竟然留下了几滴眼泪,显然是对大家恋恋不舍。

“徐老师别走啊,我们还需要您的指导……”

台下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些人是她最忠实的拥护者,徐老师的思想就是这样一步步发扬光大的。

“各位,你们都知道,我是个教育者。”徐老师语气一如既往的温和,让

“我们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中,每一位教育者都崇拜的人,就是孔老夫子,我也一样。孔夫子周游列国,为的就是把自己的学识和思想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我也想像他老人家一样,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希望能到更多的地方走走,见识更多的人和事。”

原本骚动的众人被徐老师的话打动,徐老师就是这样胸怀远大,追求梦想本就是她教给大家的理念,作为她的学生,大家不能阻拦徐老师把自己那渊博的思想教给更多的人。

“这些日子和大家相处让我收获了很多,同时也希望朋友们前程似锦,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徐老师郑重其事的给大家鞠了个躬,然后从容不迫的走下台,就像以往每次下课时一样。

但现在就这么走了,连句感谢的话都来不及说,这怎么能行!

没有人主动走出会场,明明已经快要午夜了,但没人觉得自己疲倦,即使家里还有家人等着他们,明天还有工作要忙碌,但现在他们都是徐老师的信徒!

后台走出一个颇为粗犷的男子,拿起手中的话筒对大家说道:“知道大家一定是舍不得徐老师,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就到这里吧。”

“至于还有想要感谢徐老师的,就按照以往的方式,向咱们敬爱的徐老师表达谢意吧。”

男人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转身下台。

后台休息室里,刚才充满热情的徐老师显得有些疲惫,一口气演讲近两个小时,嘴唇都有些干裂了,不停往嘴里送着清热败火的菊花茶。

“老师,明天咱们就要走了,还有什么需要准备的吗?”刚才的男人走上前毕恭毕敬的问道。

徐老师摘下眼镜,随手递到他的手上,语气平和的回道:“没什么,用处不大的东西都留这,咱们带的东西越少越好,反正到地方之后还得再买。”

“好,那我先送您回酒店,休息一晚就走。”

徐老师回到下榻的酒店,房间里已经堆满了那些学生送来的东西,琳琅满目,倒像是街边摆摊卖货的了。

贵重的首饰、衣服、奢侈品的皮包、香水,这些徐老师已经看腻了,每次都有一大堆学生送这些俗气的礼品。

“哦?”一个小盒子让徐老师眼前一亮,拿起来缓缓打开。

一枚隐含着冷冷微光的祖母绿戒指,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定然价值不菲。

“徐老师,这是我外婆留下的传家宝,好像是某位太后曾经的遗物。只有您才能配得上这么高贵的饰品,请您笑纳。”

红色的心形贺卡上,两行清秀的字道出了原主人的心意。

徐老师把东西放回去,转头又看见桌子上大大小小薄厚不一的红包,粗略看来至少每个里面都要有不下一万块。

人们常说礼轻情意重,但大多数时候贵重的礼品反而更能表现送礼人的真诚。

毕竟,谁都不会和钱过不去。

第二天一早,助理把车停在楼下,徐老师缓步走上车,轻轻地关上车门。

“上午十点的飞机,你来的可有点晚了。”徐老师语气中带着埋怨。

“对不起,早高峰实在是有些堵。”男人急忙道歉。

“算了,快走吧,要是今天再不走,估计咱们就走不了了。”

车子发动,徐老师坐在后排从随身的手提包里拿出来一张机票,像是欣赏一般端详着。

“华清市,我又回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