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77.第677章 :各有优劣(1 / 2)

加入书签

提到谢海峰,就不能不提到十几年后易阳市面上流行的那句俗话:“谢家的地,严家的天”。

严,指的是市卫生局局长严顺开所属的严家,谢,指的就是谢海峰。

严家的人会当官,谢海峰则是出了名的地产大亨。

和根深蒂固、开枝散叶的严家相比,这位白手起家的谢老板完全称得上是一位传奇人物。

谢老板的发家史,和海南的楼市泡沫息息相关。

80年代中期,和刘全保等包工头一样,泥瓦匠出身的谢海峰不满足于在别人手底下当小工,自己拉起了一支队伍搞建筑,但他并没有把自己局限于易阳一地,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当时正如火如荼的海南房地产市场。

88年,谢海峰带着手底下的几十号农民工到海南承揽建筑工程,当时海南商品房的平均价格在每平方1300元左右。

也就是从那年开始,出于对国家政策的错误解读,某些不良商人开始炒作房产和地皮,当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商投入到那场“击鼓传花”般的疯狂炒作中后,海南的房产、地皮转手速度越来越快,房价也越炒越高,从91年的每平米1400元,暴涨到92年的每平米5000元左右,到了93年,则涨至每平米7500元的高峰。

房价高涨的背后,是狂飙突进的地价,91年,海南平均地价不过几十万一亩,到了93年,则暴增至680万元每亩的天价,其疯狂程度,比之后世房价、地价的上涨速度还要严重得多。

楼市的疯狂,诱发了深埋在谢海峰骨子里的野心,90年初的时候,不甘平庸的他将自己辛辛苦苦赚到的工钱换成了房产,摇身一变成为了当时热火朝天的炒房大军中的一员,并藉此赚到了人身第一桶金。

从一开始的炒房产到后来的直接炒地皮,凭借其天生敏感的嗅觉和过人的眼光、胆识,谢海峰毫不费力地挣到了百万身家,值得庆幸的是,他并没有因为赚钱太过容易而失去应有的理智和谨慎,当察觉到楼市过热,国家调控在即的危机时,他果断将名下所有房产、地皮抛售一空,赶在楼市泡沫破灭之前抽身而退。

从房地产行业中尝到了甜头,回到家乡以后,谢海峰就再也看不上别的行业了,虽然当时的房地产业刚从顶峰跌至谷底,他还是一往无前地将全部身家投入到了该行业中,只是被海南楼市先疯狂后灭亡的经历所震惊,其经营策略也由前期的冒险、激进转变为保守、谨慎,经过十几年如一日的奋斗,终于完成了由暴发户到房产大亨的华丽转变。

不少人都认为,如果不是易阳这潭水太浅,限制了谢老板的发展,其完全有可能成长为和万科、保利、碧桂园等巨头相提并论的房产大鳄。

当然,现在的谢海峰,还不是后世那位令人津津乐道的“谢半城”,其身家、地位和影响力,也远远无法和如日中天的昆哥相比,但人家入行早、经验丰富,单以建筑行业来说,其名气、人脉则远在杨昆之上。

至于另一家主要竞争对手,易阳县建筑公司,早已因经营不善而徘徊至破产整顿的边缘,眼下更是得靠着银行贷款以及喜羊羊为南环路分店支付的租金才能勉强给职工发出工资来,除建筑资质以外,要资金没资金,要队伍没队伍,整个一扶不起的阿斗,所谓的参与竞争,也只是陪太子读书而已,不足为虑。

抛开建筑公司不考虑,和海荣地产相比,杨昆并不具备什么优势,他名下甚至没有一定正规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相关的建筑资质更不用提,他所拥有的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优势,就是资金实力。

这些还都是次要的,真正令杨昆顾忌的,是站在他身后的赵县长。

标准件商城项目是赵县长提出来的,想把工程交给谁做,完全是他一句话的事,别人很难插手。

虽然杨昆的后台也不弱,但当领导的要注意形象和影响,县委主持的文化广场项目,政府不便参与,政府把持的标准件商城,县委同样难以介入。

在这种大背景下,假如没有杨昆半路蹦出来插一杠子,该项目妥妥地是海荣地产的囊中之物。

虽说整体对比并不占优,杨昆心中却没有知难而退的觉悟,连打了两场漂亮的阻击战、一只脚迈入亿万富翁的门槛之后,他对做事业的兴趣已经远远超过了挣钱养家的欲望,能和后世的大牛人掰掰腕子,本身就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挑战。

反复权衡,杨昆认为,在彼此实力接近、各有优劣的前提下,应该尽量避免和谢海峰硬碰硬地当面竞争,具体如何入手,还得想个稳妥、万全的策略出来,不过在此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注册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也好师出有名。

本着谨言慎行的原则,杨昆并没向钟立民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旁敲侧击地了解了一些标准件商场项目的细节,刚准备起身告辞,就见大办公室的门一开,陈树德缓步走了出来。

“小钟,你给王医生打个电话……”抬眼看见杨昆,陈树德愣了一下,依着原话吩咐过小钟秘书安排医生过来帮自己看病,又问:“小杨什么时候过来的,怎么不叫醒我?”

杨昆抢着答道:“也没什么要紧事,就是觉得有几天没聆听您老的教诲,才想着过来拜访一下,听钟哥说您身体欠佳,就没敢打扰您休息。”

陈书记哼了一声,“先别急着给我戴高帽,文化广场那边的地基和渠沟都被雨水泡了,听施工方的技术人员说,这三两天里都没法继续施工,你就不觉得心急?”

杨昆听得一阵汗颜,抬手在自个脸上轻轻扇了一巴掌,“都怪我,一脑门生意,把正事都给耽误了,您放心,我这就安排人去多买几台大功率污水泵,让他们加班加点地抽水,尽量不影响工期。”

摊上这痞赖小子,陈书记也是有气没处撒,摇了摇头,“有事说事,没事别在这瞎晃,耽误大伙工作。”

杨昆点头哈腰地答应着,没等陈书记话音落地,吱溜一下就跑没影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