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同方工作站(1 / 2)
“年轻人,从布满线路的工作台下爬了出来,满脸沮丧。
他叫张斌,自动化研二的学生,跟着导师一起在做“超算”项目,这里是组装中心实验室,这里已经诞生出了一系列成果,可以说战功彪炳。
自主架构的桌面电脑系统,自主架构的单处理器服务器,都在不久之前诞生在这里。
目前正在完成的则是这个项目的最终成果,“多处理器,多协处理器工作站”,这也是王旭的最终目的,就是那个可以处理音频的超算。
这里的主导是自动化系的教授,其实这种结果有些诡异,但没法子,谁让自动化系是王旭的娘家呢,自动化系又是一个万金油的专业,于是成功抢到了项目的总控。
项目的主导导师当然就是王旭的导师闫教授了,这也是他最近一年多最重要的工作,至于,担任王旭的导师,挂个名,洒洒水就可以了,那根本没他什么事情,王旭怎么着都能毕业的。
而“超算”的最终成型,却要付出不小的努力,闫教授和王旭商量之后,把成果按阶段区分成了好几款产品。
从单处理器桌面计算机,到多处理器桌面计算机,最后到多处理器服务器,多处理器多协处理器工作站,分门别类的进行验收鉴定。
再配合计算机系那边的COS不同版本的系统,成功的推出了一系列的计算机产品。
水木大学专门为此成立一家同方计算机公司,专门负责生产和销售,这个和后世的同方应该不是一家公司,时间上对不上。
但王旭也无所谓,只要有生产销售,那谁干不是干。
这家公司生产的产品,除了桌面系统以外都无法搭载DOS系统,而是统一搭载COS操作系统。
电脑核心采用80386处理器,和类Intel的主板,却又有着巨大的不同,比如系统总线直接采用了PCI32总线,效能远超标准386使用的ISA和EISA总线系统。
这是一套全新设计的体系,除了中央处理器依旧采用的进口芯片之外,包括南北桥,控制器等芯片均为重新设计的全新产品。
南北桥芯片是电子系的承包的项目,王旭仿照后世成品搭建的构架,由电子系进行了详细的完善。
这也是电子系在这一系统中承接的最重要的部分,为了实现这一重要的辅助芯片,电子系还联合了华科院计算所以及几个苏子标号电子所的力量。
计算机系更是安排好几位教授,进行EDA软件的攻关,现在国际上的EDA水平总体并不高,追赶起来没什么难度,遗憾的是王旭对这方面并不了解,所以无法提供整体的框架设计。
所以,软件的进度拖慢了整体的进度,导致一直到一年多以后,整体可用的南北桥芯片才真正设计完成。
流片生产都是委托的数字标号的研究所完成的,比国际上落后两代,使用的1微米技术,不过做个南北桥还是没啥问题的,毕竟本身晶体管数量有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