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零七章心里舒坦(1 / 2)

加入书签

消息传回长安,不光河间郡王府,尉迟,长孙,房杜几家动了起来。

新晋的王公贵族,几乎全都动了起来。

定襄要起一座新城,将来所有草原上的买卖,都要在定襄完成交易。

这是多大的体量!

只要能在里面分一杯羹,不比在长安开买卖差。

长安城各种赚钱的买卖很多,但是都有人做。

新晋的勋贵们想要插一脚,谈何容易?

成了勋贵,自然要有勋贵的样子,首先,花钱要豪爽。

封地产出如何能满足需要,勋贵们要不断开拓财路,才能满足各种需求。

长安城里,老牌勋贵多如狗,还有世家大族,竞争激烈。

新晋的勋贵们只好把手往外面伸。

别的地方勋贵虽然不多,人家也有自己的地方势力,盘根错节。

这些势力还总能和长安的贵人们扯上关系。

挣点小钱没事,牵扯到别人的根本利益,没人跟你客气。

俗话说,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不共戴天。

因此,这些李二上台后新晋的勋贵,对定襄城特别上心。

听说几家在大肆买粮,这些勋贵也加入进去。

长安城的粮食价格一夜之间就涨了三成。

为了长安稳定,李二不得不打开官仓,平抑粮价。

百骑司第一时间针对此事,展开调查。

李二的案头,放着两个奏折。

一个是程咬金送来的,关于定襄城扩建一事,奏请李二批准。

奏折上详细讲述了定襄城的扩建规模。

甚至还画了一张草图。

并且附上一份详细的钱粮预算,全是书院学子马周做的。

扩建定襄城的花销,在长安城连一座像样的侯府都建不起来。

却能在草原建起一座雄城!

这点钱花的值!

马周的名字,第一次进入李二视线。

李二本想在奏折上批个准字,想了想,还是先看看另外一份奏折再说。

这份奏折属于密奏,是百骑司送来的,说的也是定襄城。

密折上写到:“奏请陛下,定襄城开始扩建,有利无害,只是河间郡王,尉迟,长孙,房家,杜家,以及程家和安平伯,私自瓜分定襄城的生意,似有不妥。请陛下定夺!”

李二摇摇头,百骑司的密探,眼光有些局限,定襄城的生意,谁做都是做。

这几家是李二的心腹,只要他们不谋反,挣点钱花,李二乐见其成。

这事老程去草原前,李二就和他谈过。

至于王鹏,李二已经限制了这小子,没想到人家依然能找到挣钱的门路。

而且是一劳永逸的生意,最是稳妥。

用王鹏的一句话说就是,一次性投资,终身受益。

李二突然想到,王鹏的生意如此稳妥,不如给几个孩子也弄点钱花花。

“来呀,传太子承乾,蜀王李恪,魏王李泰。”

……

就在李二召见哥仨的第二天,长安城的消息灵通人士,已经得知,太子承乾,蜀王李恪,魏王李泰,也要插手定襄的生意。

一时间,长安城风起云涌,所有勋贵的目光,都盯在草原上。

从长安往定襄方向的官道上,车马喧嚣,全是运粮食的车队。

送来粮食最快的,是河间郡王府。

一下就送来两万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