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一十章 吐蕃举国之力(1 / 2)

加入书签

这段时间,松赞干布也在思索,接下来吐蕃要如何应对,才能将大唐的军队之师击败。

毕竟在此之前,他并不知道,大唐战力竟然如此强悍。

那高句丽哪怕实力不如吐蕃,也不是易于之辈,但他们就是这般轻而易举的被大唐给覆灭了。

如今想到吐蕃的处境,松赞干布也不敢掉以轻心,如果有朝一日,大唐精锐之师杀来吐蕃境内,总得做些准备。

若是单纯依靠地形,那也是不稳妥的。

当然了,松赞干布还是有一些信心,毕竟自从吐蕃统一以来,精锐不少,战力也不容小觑,此前征伐四方也都无往不利。

就算这大唐军队所向披靡,未必就能轻而易举的击败他们。

但是,就在此刻。

外面有人进来禀报,阿拉保正是在两国边境统领大军的吐蕃大将,在松赞干布麾下,也算是颇为得力的干将。

怎么可能轻而易举就战败了?

要知道,阿拉保麾下可是率领整整五万军队之师,这么多兵马,哪怕不是吐蕃最精锐的副队也是绝对不容小觑的。

然而,看着来人的反应,松赞干布知道这件事情绝对不是开玩笑的。

难道真的出了什么事了吗?

他内心有些恍惚,便是急切的问道:

“究竟发生什么变故了,怎么会突然战败?难道是大唐的援军赶到了?”

来人毕恭毕敬的说道:

“启禀大王,正是如此,大唐援军赶到边境,不费吹灰之力就将阿拉保将军击败了,如今阿拉保将军被俘虏,我吐蕃兵马也损失惨重。”

这一刻,松赞干布顿时无言以对。

他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在此之前他觉得大唐精锐再怎么强悍,也不可能轻而易举的击败他们,可是现在,率领五万大军的阿拉保,竟然败得如此凄惨。

念头一转,松赞干布深吸一口气,他郑重其事的说道:

“阿拉保怎么可能会如此轻易就战败,难道是大唐调来了众多兵马,并且突然袭击,才让他毫无还手之力吗?”

听了此言,来人战战兢兢,犹豫着说道:

“启禀大王,以如今所知消息,这大唐兵马似乎只有三万人,却轻而易举击败了我吐蕃五万精锐之师。”

得到这个确切答复之后,松赞干布彻底沉默了,原来真相是自己这边人多势众,却败给了仅有三万人的大唐援军?

这到底是什么结果?真是让人难以接受。

毕竟松赞干布此番出兵,是想要从大唐这里掠夺好处,可这才刚开局,大唐精锐方才抵达战场,就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如此精锐之师,直接横扫了吐蕃大军,让他如何能够接受。

但是事已至此,无论结果如何,也由不得松赞干布多说什么了。

因为两国争端已经开始,根本不可能缓和下来,接下来无论是吐蕃覆灭还是大唐战败,肯定有一件事情会发生。

所以松赞干布现在要做的,便是集结整个吐蕃的力量,打赢这一仗。

只要这一仗获胜了,那么后面的事情都好说,如果输了,恐怕吐蕃就要迎来灭顶之灾,而松赞干布身为吐蕃的扛把子,他当然不想让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强盛王国就此覆灭。

松赞干布是有野心的,如果没有野心,他根本不可能做到这种程度。

整个吐蕃当初实力根本不值一提,却在他的带领下很快崛起,最终兴盛到这般地步,甚至已经可以和大唐叫板了。

如果不是因为出现了秦怀玉这个变数,恐怕如今的大唐面对松赞干布的挑衅也无能为力,只能在边境与吐蕃厮杀。

如果要将吐蕃覆灭,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吐蕃的战力,未必比大唐更强,但是他们的地形特殊,寻常之人登上高原,难免会影响战斗力,哪怕大唐军队确实很强,但他们的身体也不可能一点影响都没有。

想到这里,松赞干布不敢耽搁,他毫不犹豫下令,让人将吐蕃的群臣召集过来,既然大唐的援军已经赶到,他们就要商量一下,接下来如何应对,不论怎样,他们都要获得最终的胜利。

若是此战失败了,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很快。

得到消息的众人,便是聚集在大帐之中,他们看着神色严肃的松赞干布,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显然还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很快有人开口问道:

“大王,到底出什么事了,竟然如此着急让我们过来。”

松赞干布深吸一口气,他郑重其事的说道:

“刚才我得到消息,大唐的援军已经赶到,而且第一战就将阿拉保给击溃,如今阿拉保沦为俘虏,我吐蕃的精锐也损失惨重。

看来这大唐是来者不善,他们想要一鼓作气将我吐蕃击败。”

既然说到关键之时,众人神色一凛,他们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他们知道这一战关系到吐蕃的兴亡,也和他们息息相关。

因为他们是吐蕃的一份子,并且掌控着实权,可以说吐蕃的事情就是他们的事情,如果他们熟视无睹的话,到时候一旦吐蕃出了什么事,谁也跑不了,所有人都将一起承担代价。

马上有人站起身来,满面惊讶之色的说道:

“这怎么可能,虽然阿拉保麾下的兵马,并不是我吐蕃最精锐的部队,却也不容小觑,以大唐的兵马,根本不可能对他们造成什么影响。

并且,五万人严防死守,哪怕大唐精锐倾巢而出,也不可能短短时间就将之覆灭。”

对此,松赞干布摇了摇头,他肯定的说道:

“正因为大唐精锐不是倾巢而出,所以才让阿拉保掉以轻心,他觉得敌军人数比他麾下兵马更少,才决心出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