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7章运动之始(1 / 2)

加入书签

能身居高位者,必有过人之处。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们给孙默上了动人的一课。在他们一致决定中,西平县钢铁厂这个意外之喜,被瞒了下来,没有上报更高层。

原因无他,唯谨慎也!做为居于上位者,对上层建筑的了解远超基层部门,他们不像孙默一样熟知今后的历史走向,可是天性中的政治敏感度,让他们在五八年还没来临前,已经察觉到上级对经济建设投入了更大的热情,新的一年中大概率会有重要的举措实施。

虽然级别到了他们这样的地步,但对中央政府的施政方针,他们也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也不知道下一步工作的具体要求,但把西平县钢铁厂这张底牌留在手里,关键时刻或许能救命。

正是有了省委省政府对谨慎汇报钢铁产能的决定,才让中原省在应对五八年大跃进到来时,掌握了主动权。

省委大佬们的选择,让孙默汗颜。与这些组织的高级干部相比,他在生活中还是个幼稚地小学生。

历史以他固有的惯性缓慢地推动着,随着五八年的时间一点一滴流淌,年中时分、大跃进这个名词出现在上级领导传达的文件中。

一直以来,在孙默心中时刻警醒的警钟终于敲响了,特别是对大炼钢铁的要求,也随着这次的运动自上而下逐级传达。

大炼钢铁的历史成因可以追溯到五八年,五八年二月二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传我们国家现在正面临着一个全国大跃进的新形势。

到了五月,中共中央召开八大二次会议,认为我国布尔什维克主义建设事业完全能够达到一个极高的速度。

提出我国要在十五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品产量上赶上或超过英国。到了五八年八月,当时上级领导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中提出钢铁工业要大跃进,通过了《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

暨五八年的钢产量要比上年翻一番,达到1070吨的规模。全国有九千万人次上山大炼钢铁,从此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轰轰烈烈的序章。

在这次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中,是因‘十五年赶超英国的口号’诞生而提出,以提高钢铁生产指标开始扩展至全国的。

五七年十一月,在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工人党在莫斯科会议期间,毛委员首次提出在十五年内,要在钢铁和其他主要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

从此政府对国民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逐渐转向‘以钢为纲’,钢铁生产指标越订越高。最后到了一个严重脱离实际的高指标。

对于上级提出的大跃进运动,有相当多的干部和普通群众是积极拥护和支持的。华夏积贫积弱近百年,一直处于贫穷落后的生活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很低。

现在有了带头人的号召,激励大家通过大跃进的方式,在极短的时间里改变这种落后状态,尽早让全国各地的民众过上幸福生活,并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具有华夏特色的社会优越性带来的美好蓝图。

这样的号召和美好的前景确实激动人心,各个地方的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大跃进中,态度在相当程度上是积极主动的。

因此,在大跃进的特殊背景下,普通群众对生产工作的积极性确实很高。

当时的宣传口号是“布尔什维克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